望向那颗星星——编导《小行星 2752 号》的故事
He Junze

“大学生活不能这么单调啊。”这是第无数次,对着自己除了上课和玩游戏之外并无他物的生活进行口诛笔伐,实在是不能再这样下去了。看到书院群的推送,除了代替导演之外竟然什么职务都可以做。抱着“只要不上去演干什么都行”的心理,立马报了个名上去,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呢,给生活制造一些不确定,多有趣的一件事呀。

十几个人坐在一起,他们好像互相熟识。我是外来者,坐立不安,心想真是个错误选择,就不该报这个名,倒还好受些。最后还是凭借自己强撑的积极态度捞到了个编剧的差事来做。“编剧嘛,写写剧本不就行了。”直到开工前我都这么认为。

确定职务后的第一个周末,拿到了由一位同学写的第一版剧本:《小行星 2752 号》。听上去很浪漫,可浪漫的也只有名字。剧本讲述了吴健雄从幼年到成年科学家的整个过程,剧情也很难让人眼前一亮。而高潮部分竟然是这样的:

【科学家】:成功了!数据对的上,宇称不守恒!
【吴健雄】:(拿起资料看)成功了?(指着资料,看各位)对称作用的结果是不一样的!宇称,不守恒!
【四位先生】:(十分激动)宇称不守恒!

看到这里,一种恐惧的尴尬感涌上心头。我最不喜欢的高潮形式居然出现在自己的剧本上,这如何也让人不能接受。改!导演一声令下,我们三个编剧抱着《吴健雄传》写了一上午,终于赶出了第二版稿子。这版稿子几乎将原版本推倒重来,虽然没什么高潮,但是至少避开了所有尴尬的桥段,看着这份稿子,终于也能喘一口气。

写稿子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,写着写着我好像也有了双重人格。一边让吴健雄为杨振宁撑腰而据理力争,一边让各大科学家对健雄恶语相向,极力嘲讽。其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、仪态、动作、语气,又要让情节有感染力,实在是一件难事。这时我方才醒悟,自幼至今,我从没有尝试过创作剧情,也从不相信自己能写出什么精彩故事。我一直认为,自己还是更擅长抒情和刻画环境。事实也的确如此,写剧本的过程力不从心,写出的内容也味同嚼蜡。但在几个月后的现在看来,经过不断删改,我也有机会想出一点有趣的桥段,此前只是缺乏练习与兴趣。

导演和我们对着不少细节删删改改,终于在一周后定下基本的剧本内容。我们面试了一些同学来做演员,同时也躲掉了编剧们让我演胡适的强烈要求(也许是我长得成熟?也许是我的口气合适?) ,终于是两相具备,可以开始排练了。

指导老师看着我们的第二版稿子,认为拖沓而无亮点,有矛盾而不鲜明。二十分钟的短剧想讲述健雄一生,过犹不及。《小行星 2752 号》空有浪漫的名字,却没有浪漫的故事,如此实在可惜。老师指导我们,将剧情集中在两个场景,而其他的场景由“回忆”的形式展开。这样的情节集中,矛盾突出,“我感觉突然对我们的剧本有信心了。”导演和编导们有了相同的感觉。期中考试后,我们用几个小时迅速改出了第三版稿子,其中的不少情节令人满意。此后即是不断的小修改小调整、舞台的润色和长时间的排练。

终于是演出的日子,我帮忙搬道具。从天文社借来的天文望远镜也被搬上台。搬道具是件很容易出错的事,时间把握一点不到位,便会打乱演员的表演节奏,也有可能破坏了整场表演。搬道具的全神贯注,让我不太可能看到他们在台上的精彩表现,也算是一种遗憾吧。

错过了两次团建,错过了几次排练,错过了最后的谢幕,但还好没错过吴健雄的一生故事,了解她,讲述她,也算是望向了她的星星,那颗名叫吴健雄的 2752 号小行星。

 REWARD AUTHOR
 Comments
Comment plugin failed to load
Loading comment plugin